样品处理是影响结果的主要环节。对于干粉样品,需确保充分干燥、无团聚。使用前应轻柔研磨或过筛(筛网孔径大于最大粒径),避免过度破碎改变原始粒型。对于湿法分散样品,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至关重要。介质应与样品不发生溶解、反应或膨胀,常用去离子水、乙醇或专用液体。同时,添加适量分散剂(如六偏磷酸钠)并调节pH值,以增强颗粒表面电荷,防止团聚。
使用前必须进行仪器校准。采用标准微球(如NIST可溯源乳胶球)验证光学系统与数据处理模型的准确性。定期校准可确保长期测量的一致性,建议每3-6个月或更换关键部件后执行。
湿法测量中,超声功率与时间需优化。过强或过长的超声会破碎颗粒,过弱则无法解团聚。应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参数:逐步增加超声时间,观察粒径分布变化,当D50趋于稳定时即为最佳点。干法进样则需调节气流压力,确??帕3浞址稚⑶也槐欢纹扑椤?/div>
四、测量过程规范操作
湿法测量时,向样品池注入介质至合适液位,开启循环泵,待背景信号稳定后加入样品??刂蒲放ǘ戎琳诠舛仍?0%-20%范围内(视仪器型号而定),过高会导致多重散射,过低则信噪比差。干法测量时,均匀、连续地进样,避免堵塞或脉冲式供料。
五、数据分析与报告
选择合适的光学模型(如米氏理论或夫琅禾费衍射)和折射率/吸收率参数。对于未知样品,可参考文献或通过实验优化。报告应包含测量条件(分散介质、超声参数、遮光度等)、粒径分布曲线及关键参数(D10, D50, D90)。